专业代码:450205
一、特色专业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丨学校骨干专业丨校级专业群核心专业丨面向国内外水利水电建筑行业丨立足行业新时代要求丨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国家最新政策支持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将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列为2025年八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要求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研究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培养目标及方向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工建筑物结构构造、水利工程建造工艺及流程、水利工程管养及维修等知识,具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监理、造价文件编制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水利施工类企业。
四、“专、践、研”教师团队
该专业汇聚了一支由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引领的精英师资队伍,硕士占比67%,双师型教师占比67%,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83%。
该团队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3项,成功主持校级课题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6篇,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1项。在教学实践中,团队荣获云南省民办教育“教书育人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荣获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全程育人奖”1项、“课程育人奖”1项。2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教师担任企业技术咨询。
朱向勤,工程师,BIM一级建模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评委。参与过多个房建、市政道路、地铁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获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赛项区域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拥有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
陈勇,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曾就职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参与飞虎大道综合管廊、广南县农保水利项目等工程的建设工作。主持的 “提高农村供水管道一次焊接合格率”获云南省市政协会“一等奖”、全国市政协会“二等奖”,参与获得“大坝心墙防渗体碾压装置”、“金属管道安装可调支架”2项实用新型专利,科研课题“云桂地区土石坝心墙施工技术”获中交二航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张永春,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先后任职于多家市政工程企业,从事市政设计工作10余年,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负责项目获省优项目2个,指导学生活动“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负责校企项目1项。
陈杰,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入校以来,一直投身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主要教授《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数门专业课程。
刘涛,中共党员,中级工程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评审专家,校级“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第五届“品茗杯”全国高校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2024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消防灭火系统安装与调试比赛中获省级“三等奖”。
谢思昱,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具有全国TOP10房地产建筑项目管理经验。指导学生参加首届建筑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大赛获全国“三等奖”,获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赛项区域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发表多篇论文,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五、“理、践、实”培养体系
●校内仿真、信息化和智慧教室协同发力,筑牢多元知识教育根基

智慧教室
虚拟仿真中心
●校内实训室:赋能知行合一,打造理实融合的培育场域
该专业实训室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可操作专业的设备工具,体验工作流程与技巧,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同时,实训室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助力其在实践中成长,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校内实践课
●深入企业岗位学习:淬炼职业硬核实践技能
师生走进企业深度学习,学生在岗位实习时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实现从书本到现场的转变。学生深度参与真实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积累实践经验,掌握沟通协作及应对挑战的技能,为未来职业生涯筑牢基础,助力其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领域自信从容地迎接挑战。
学生在企业实践
六、“校·企资源互通”创新育人阵地
该专业与云南润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云南百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方秉持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理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打造 “双师型” 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与产业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云南润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
学生毕业作品展览
专业教师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