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推广非遗,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近日,由新视界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共同主办,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圆满落幕。
6月28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在一教209智慧教室开展。本次讲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让非遗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推动非遗进校园,让非遗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活动聘请到了彝绣领域非遗传承人普明惠作为主讲嘉宾,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了讲座活动。
此次讲座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彝族刺绣的理论知识,普明惠老师主要围绕彝绣的起源、彝绣作品的配色、彝绣作品的构图、彝绣作品材料的运用、彝绣传统刺绣技艺与科技的碰撞五个方面展开授课。针对彝绣的起源,普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两块距今70年和100年的彝族古老刺绣围兜,讲述着彝绣的悠久历史文化。关于彝绣配色这块,普老师通过一件彝族服饰向我们展示彝族男性服饰中典型的“姑爷蓝”色,诙谐的讲授使得现场气氛活跃。
二是非遗传承人演示彝绣工艺,分享创业经验,并通过对其参与主导的彝绣项目的解析,探讨对传统图案设计的新创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再传播。非遗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年轻血液的注入将推动非遗创新转型,让传统保持活力,焕发新生。
最后,参加的教师和同学代表体验彝绣工艺,非遗传承人老师给予指导,在普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不但了解到彝绣技艺的古往今来、工艺流程,而且获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在智慧教室里,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纷纷拿起彝绣工具和材料,跟着老师体验彝绣技艺,绣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非遗礼物。参与教师和学生反响热烈,一致表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彝绣技艺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重在引导学生们积极探索和尝试,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